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郑百重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生活基础

2013-06-18 16:52:05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郑百重
A-A+

  现在回到我们画画上面,我们整天都在讲传统,传统是什么?传统如何去继承?传统是美术的一个历程。今天有人讲,他的创作是受了彩陶的影响,受了岩画的影响,受了原始人对生活认识的影响,因为那时侯是粗糙的、是粗犷的、甚至是强烈的,那种东西包含着原始人的激动。原始人的激动有一个基本问题是为了生存而激动,不像今天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,住着很好的房子。那如何理解原始生存?人的真实感情与传统的距离就会发生,就会失真。失了真实,那我们该怎样发挥想象和愿望,去创造真善美的作品出来呢?

  先讲青铜时代,青铜时代是人类最残酷的年代。那时各国之间的竞争、人与人之间的厮杀竞争,造就了青铜器的淋漓、威仪、震撼力。那种震撼力对我们今天的设计事业是非常有帮助,却远离了我们现在的真实生活。离开了个人的生活感受,如何去吸收其成分,这是个需要探索的问题。如果你不去探索这个问题,只是表面的借鉴、临摹这个图案,那可能对你的艺术成就造成很大的影响,因为你一开始就没有真实的基础。接下来我们再来讲汉朝的汉画像石。今天有许多所谓搞水墨实验的朋友,研究汉画像砖。汉画像砖里有许多人物、动物的生活场景,那些场景的线条常常被当代水墨实验的画家借用,但是那个时候关于生火、作饭、放牛这些草原土地上的生活过程,跟我们生活有很大差距。我们很难理解,那么简约的形象,怎么可以代表着当时的时代精神,因为我们没有亲身经历。近代对传统的认识,不只是画在纸上的,传统应该更多的跟大的美术概念联系在一起,跟建筑、雕塑等紧密结合,所以这个过程是不是适合你,需要去考虑?再接下来,随着汉魏以后卷轴画的出现,人们开始在纸上、帛上描绘生活,寄托自己的理想。之后有北宋、南宋,元四家、明四家,到后来徐文长、石涛、八大的出现。明四家基本上一直是在继承的道路上发展。从徐文长开始,人们开始追求个性解放,强烈要求个人情感与绘画作品结合,如石涛、八大、扬州八怪。我们虽然不可能把传统这条纵向脉络都学会,但是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创作基础在哪里有所把握。比方说,北宋主要画山、南宋主要画水,从中国的“实”到南宋的“虚”再到元朝的“文”,是不断提炼的一个过程;而明四家和清四王主要是对前人的发展做出总结。你应该借鉴哪一些传统基础,就需要你在学习学问基础之后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。我今天画的是青绿山水,但是我对龚半千的作品产生过浓厚的兴趣,喜欢龚半千的水积墨,水积墨对后来我画青绿山水的三矾九染有很大影响,让我把水墨的积累和色彩的积累更好的交叉融合。人的一生做学问的过程中间,应该找对自己的传统与学问是哪些,传统精神是什么?不管是彩陶、青铜还是唐宋元明清艺术,最精华的中华艺术就是线条艺术。

  中國藝術是線條藝術,離開了線條可以說,就沒有了中國的建築、雕塑、繪畫等其它形式。那線條是什麽?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,台北故宫有一个院长叫李霖灿,他在任职30多年期间,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情。德国抽象画家代表团来到台北,跟李霖灿讲,“中国艺术五千年,博大精深,中国艺术文化了不起,可我只有30分钟的时间,您能够拿一件作品来说明一下中国艺术的魅力。您做了30多年院长,您可不可以这样做?”李霖灿想了又想,说:“好!我拿一件作品,可以让您30分钟看懂中国艺术。”他选了怀素和尚的《自叙帖》,他把字帖用幻灯放大打在墙上,自称叫做“文字墙”法。这个德国的抽象画家代表团看了30分钟以后,说了一句非常精辟的话,“我看了半天,一个字都看不懂,也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,但是这位艺术家的心情,我理解。”这说明线条本身传达感情是非常直接的。再直接地讲,西方人签支票是签字,中国人关监牢公安局要验笔迹,这说明笔迹是真正能够代表人的感情的,而且是无可替代的。那我们在从事艺术的时候,就变成了线条。线条如何表现?线条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发展的?这是我做中国艺术几十年来,追寻遵循的道理。我相信只有把中国艺术归纳为线条,线条既是造型的,既是轮廓线的,线条又是有感情的,同时线条如果变成书法形式的时候,又是抽象的,这些都表现了中国人的高度智慧。大家如果对中国艺术有兴趣,那应该对中国的线条艺术进行比较和深入的研究,这可能是能够打开中国艺术传统的一把钥匙。

  每个人的真实生活基础是不一样的。傅抱石是當代中國山水畫上的一個高峰,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,他的生活基礎就是在金剛坡上想像。我们看到当代傅抱石的许多作品写着画于重庆的金刚坡。傅家有六个子女,他们觉得他们的父亲在金刚坡上得了灵气,应该是个很了不起的地方,所以他们也去金刚坡体验生活,结果他们到了金刚坡以后大失所望,金刚坡是一个普通的土堆,没有什么特殊的风景,没有高山,也没有流水。金剛坡在重慶那個地方,跟我們福建的山有點相像,是多霧、多雨的,一片阴霾,在一片阴霾之中傅抱石只好用来想象。傅抱石的一生,有两个生活基础,一个基础是魏晋时期,一个是明清个性解放时期,两个基础都是在历史空间中。从三国到魏晋,那时兵荒马乱,人们的寿命非常短暂,经常打仗,经常变换朝代,人们生活很不好。既然生命这么短暂,那人们就追求精神上的自由,所以,那个时候出现了像竹林七贤、阮籍、嵇康等一批追求精神自由的画家。傅抱石在金刚坡上通过迷茫的雨雾,去想象魏晋人在那种空荡荡的生活里面是怎样进行思想解放的。傅抱石的第二个基础是明清的个性解放时期,包括徐文长,石涛、八大等,这些人所处的历史时期,是经济兴起时期,需要人们脱离封建社会。那时已经有了资本家,有了商品交换市场,人的个性解放已经完全不一样了,他在画里面传达着历史变化。当代评论家在评论傅抱石作品时,说他的作品带着淡淡的忧郁,带着历史的感伤。今天我们讲傅抱石的时候,讲他两万五千里写生,实际上傅抱石的作品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他的高峰。他做了很多写生,他去东北写生,欧洲写生,使他从历史的抽象理想主义回归到现实上来,但却并不成功,所以有句很有名的话“写生写死了傅抱石”,傅抱石再无浪漫了,他变成了一个现实比较傻的形象,他的画变成了时代画和日本画的综合体。对他来说他的生活基础是一种想象,是一种天马行空,所以写生写死了傅抱石。

  第二个典型是李可染,李可染原先学素描,画油画、水彩,后来他把专业改到中国画上面来,专画江南的农村。这个江南包括黄山、九华山、峨眉山、桂林这一段,这一段都是在江南烟雨中,非常湿润,多水、多云雾,这些东西被他形容成为一个“黑白灰”的世界。李可染通过他不断的写生,甚至到了七十几岁了还在做很实际的写生,他的写生是在写实。他在黄山写生的时候,恰巧中央美院的学生们也在黄山写生,写生的时候学生到了北海就都下来了,而李可染却停留在那里迟迟不下来,同学们就奇怪这个老头怎么一棵树还没有画完,学生们也没有想这个老头是李可染,因为李可染形象很朴实。李可染的写生是很精致的,画一块石头、一棵树都画的非常精确,用素描的方法、用水墨不断积墨的方法,实现明暗、层次很好的转换。在这个基础上,再由黑转变成白,灰,黑白灰相互交叉。李可染在不断的写生过程中,由实变虚,由虚变成很抽象、很理想。五六十年代,当李可染的作品出现在展厅的时候,人家就讲他的作品是黑画,满纸都是黑不溜秋,后来才体会到他黑中间的韵味。他对江南农村的那种深刻体会,造就了李可染山水画的高峰,可以说,写生写活了李可染。生活基础方面,有的适合想象,有的适合写实。傅抱石,他有自己的笔墨基础,因为他早先是个篆刻家,他对中国的线条通过刻图章、写书法,对中国的艺术线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。用这种线条和想象能力,把历史画出来,变成了一个理想主义画家。李可染把生活的真实画出来,变成了当代山水画大家。每个人的生活是不一样的,生活要落实在自己非常具体的地方。大家一定要把画跟风情画、风景风光照片严格的区分开来,如果停留在风光照片,停留在风光照片那种劣性,那你就是不具体的。发现不是发现很玄奇的东西,而是发现非常真实的东西。许多人对自己家门口的那棵树、那段流水,不重视,而去向往高山、向往大川,这是人之常情。就像我们刚才讲,对唐诗宋词要有一个通读理解的过程,但是这种理解可能是很片面,因为他们的思想感情跟我们很难产生碰撞,但每一个画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基础,如果没有自己的生活基础,你永远是空中楼阁的,你在空中楼阁中怎么可能达到一个艺术创作的高峰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我是福建福州人,也是吃地瓜长大,我小时候一样向往名山大川,我原先在玉雕厂做玉石设计,画漆器屏风。因为买玉石,我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,比方今天大家戴在身上的翡翠,翡翠生长在缅甸,那时没有今天这么流行,但是中国的翡翠集散地在云南腾冲;中国最大的玉雕玉石生产在东北,在长白山下,在那个地方百分七十的原料都在那里出产;河南南阳玉,新疆白玉等。因为买玉走过了很多地方,于是就把这些地方上的风景来入画,但是画来画去,才知道这是个不对头的道路,要回到自己真实的生活基础上,于是我又回到西河、闽江,沿着闽江一直画到我们的闽北,画到太原,然后沿着这条线画长江,这个题材使我在绘画上能有所深入。当然如果绘画的这个基础没有了,那你就可能变成风光照片,变成风景,那这些东西可能很快被人家遗忘。这是我讲的真实生活基础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郑百重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